產品中心
一體化自動氣象站內部防雷裝置聚焦感應雷和傳導雷防護,阻斷雷電脈沖對電子設備的侵害。電源防雷器是關鍵防護設備,按層級安裝在氣象站供電系統中:第一級安裝在市電接入端(若有市電),采用大通流容量(40-60kA)的開關型防雷器,可泄放大部分雷電過電壓;第二級安裝在設備配電箱內,選用限壓型防雷器,標稱放電電流 20kA,進一步降低殘壓;第三級靠近設備電源接口,采用 10kA 以下的精密防雷器,將殘壓控
社區自動氣象站引下線作為雷電能量傳導的通道,負責將避雷針接收到的雷電流安全導入接地裝置。景區氣象站通常采用兩根引下線對稱布置,材料選用截面積不小于 25mm² 的銅纜或 40mm×4mm 的扁鋼,引下線從避雷針底部垂直敷設至地面,路徑盡量短直,避免彎曲和銳角,減少雷電流傳輸過程中的阻抗。引下線與避雷針、接地裝置的連接采用放熱焊接工藝,形成分子級結合的連接點,接觸電阻小于 0.03Ω,確
6要素自動氣象站外部防雷裝置承擔直擊雷防護的核心作用,通過主動攔截將雷電能量引入大地。避雷針是常用的直擊雷防護設備,通常安裝在氣象站監測塔頂端,高度高于所有傳感器和設備 1.5 米以上,利用 “放電” 原理在其周圍形成電場集中區,使雷電優先擊中避雷針而非氣象站設備。景區氣象站的避雷針多采用熱鍍鋅圓鋼或鋼管制作,直徑不小于 12mm,針尖經過鈍化處理避免腐蝕,針體與監測塔鋼結構可靠連接,確
水土保持自動氣象站常建于開闊地帶、山頂或高地等易受雷擊的區域,其電子設備精密且價值較高,一旦遭受雷擊不僅會導致設備損壞、數據中斷,還可能對周邊游客安全造成威脅。因此,景區氣象站的防雷裝置通過 “攔截 - 疏導 - 分流 - 接地” 的系統性防護設計,構建多層次防雷體系,有效降低雷擊風險,保障設備安全運行。
氣象五參數一體機遍布各地的傳感器收集到原始數據后,會傳輸至系統的 “智能大腦”—— 數據處理與分析中心。這是一套部署在云端的氣象數據平臺,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,每秒可處理數十萬條氣象數據。平臺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,通過濾波算法剔除傳感器抖動、電磁干擾等噪聲數據,再運用校準模型修正環境因素帶來的偏差,比如溫度傳感器受陽光直射時的誤差會被自動補償。
氣象監測儀器在數據傳輸方面,系統構建了 “多網融合” 的通信網絡。城市區域通過 4G/5G 無線網絡實現秒級數據傳輸,偏遠山區則采用 LoRa 或 NB-IoT 等低功耗廣域網技術,在保證數據傳輸的同時降低能耗;部分偏遠地區還配備了北斗衛星通信模塊,擺脫對地面網絡的依賴。數據傳輸采用加密協議,確保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被干擾或篡改,同時支持斷點續傳功能,網絡恢復后能自動補傳缺失數據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