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NQ14】【競道科技,智慧農業設備生產廠家,多要素集成,自由定制,廠家直發,更具性價比!歡迎詢價!】。
大田環境小型氣象站如何聯動灌溉系統,實現智能控水?
在大田種植中,灌溉決策的精準性直接影響作物產量與水資源利用率。傳統灌溉依賴人工經驗,易出現 “過灌" 或 “漏灌" 問題,而大田環境小型氣象站與灌溉系統的聯動,通過 “實時監測 - 智能分析 - 自動執行" 的閉環,可實現按需供水的智能控水目標。其核心邏輯是利用氣象站采集的環境與土壤數據,動態計算作物需水量,進而控制灌溉系統啟停與水量調節,具體實現路徑可從四方面展開解析:
一、多維度數據采集:構建智能控水的 “數據源"
小型氣象站需精準采集影響作物需水的核心數據,為灌溉決策提供依據,主要包括三類關鍵參數:
一是土壤水分數據,通過埋設在大田不同區域(如地塊中部、邊緣)的分層土壤墑情傳感器(通常監測 0-20cm、20-40cm 深度,對應作物根系主要吸水層),實時獲取土壤體積含水量(如小麥拔節期適宜含水量 18%-22%),數據采樣間隔設為 15-30 分鐘,確保捕捉土壤濕度動態變化;二是氣象環境數據,采集降雨量(分辨率 0.2mm,判斷自然降水是否滿足作物需求)、蒸發量(通過蒸發傳感器測量,計算土壤水分流失速度)、風速(影響水分蒸發效率,風速≥3m/s 時蒸發量會提升 20%-30%),同時同步溫度、濕度數據,輔助修正需水量計算;三是作物生育期數據,通過人工預設或系統關聯作物生長模型(如玉米需水量在灌漿期達到峰值,比苗期高 50% 以上),將生育階段參數融入控水邏輯,避免 “一刀切" 的灌溉方案。

二、智能決策分析:搭建控水邏輯的 “大腦"
氣象站采集的數據需通過邊緣計算模塊或云端平臺進行分析,轉化為具體灌溉指令,核心依賴兩大決策模型:
一是土壤墑情閾值模型,根據作物品種與生育期設定土壤水分 “下限閾值"(觸發灌溉)與 “上限閾值"(停止灌溉)。例如,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低于 16% 時觸發灌溉,達到 20% 時停止;灌漿期下限閾值提升至 18%,上限閾值設為 22%,確保關鍵生育期水分充足。系統實時對比監測的土壤含水量與閾值,若連續 2 次采樣(間隔 30 分鐘)低于下限,自動啟動灌溉決策;二是作物需水量計算模型,結合氣象數據動態修正灌溉量,采用 “彭曼 - 蒙蒂斯公式" 計算參考作物蒸散量(ET0),再根據作物系數(如小麥拔節期作物系數 1.15)得出實際需水量(ETc=ET0× 作物系數)。例如,某地塊 ET0 為 5mm / 天,小麥拔節期 ETc=5.75mm,若當天降雨量僅 2mm,系統計算需補充灌溉 3.75mm,避免僅依據土壤墑情導致的灌溉量偏差。
三、系統聯動控制:實現控水指令的 “執行"
氣象站與灌溉系統的聯動需通過硬件接口與通信協議對接,確保指令高效傳輸與執行,主要分為三種聯動方式:
一是直接聯動(本地控制),適用于小型大田(100 畝以內),氣象站通過 RS485/Modbus 協議直接連接灌溉控制器(如電磁閥、水泵變頻器),無需依賴云端,響應速度更快(指令傳輸延遲≤5 秒)。例如,土壤墑情低于閾值時,氣象站直接向電磁閥發送 “開啟" 指令,同時向水泵變頻器發送 “轉速 3000r/min" 指令,控制灌溉流量;二是云端聯動(遠程控制),適用于大規模連片大田(500 畝以上),氣象站將數據上傳至云端平臺,平臺結合多地塊數據(如相鄰地塊土壤墑情差異)統一生成灌溉計劃,再通過 4G/NB-IoT 網絡向各區域灌溉控制器下發指令,實現 “連片統籌、分區控水",避免地塊間灌溉沖突;三是應急聯動(故障保護),當氣象站監測到天氣(如降雨量≥10mm / 小時,可能導致田間積水),或灌溉系統出現異常(如管道壓力驟降,提示漏水),會立即發送 “緊急停止灌溉" 指令,同時向農戶 APP 推送預警,防止設備損壞或澇害風險。
四、動態調整優化:提升控水系統的 “適應性"
大田環境存在土壤差異、作物長勢不均等問題,需通過動態調整機制優化控水效果,主要包括三項措施:
一是分區校準,在大田內劃分多個監測子區(如每 50 畝設 1 個),針對不同土壤類型(如沙壤土、黏土)分別設定墑情閾值 —— 沙壤土保水性差,下限閾值可提高至 18%,灌溉時長縮短;黏土保水性好,下限閾值設為 16%,灌溉時長延長,避免因土壤差異導致的 “部分地塊過灌、部分漏灌";二是數據反饋修正,系統定期對比灌溉前后土壤墑情變化(如灌溉后 2 小時土壤含水量是否達到上限閾值),若實際含水量與預期偏差超 ±2%,自動修正下次灌溉量(如偏差為 - 3%,則下次灌溉量增加 15%),逐步優化控水精度;三是人工干預接口,預留手動調整權限,農戶可根據田間實際情況(如作物出現萎蔫但未觸發閾值,可能因傳感器位置偏差),通過 APP 手動啟動灌溉或修改閾值,平衡自動化與靈活性,確保符合實際生產需求。
綜上,大田環境小型氣象站與灌溉系統的聯動,本質是 “數據驅動的精準供水"—— 通過多維度數據采集感知需求,通過智能模型計算供水量,通過聯動控制執行供水動作,再通過動態調整適配大田差異。這種模式不僅能減少 30%-50% 的水資源浪費,還能避免因水分不當導致的作物減產,為大田種植的節水增效提供核心技術支撐。
關注微信